我的印刷网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王法万:让古艺绘出新风尚

   2023-06-30 IP属地 上海澎湃4930
核心提示:CulturalNatural Heritage日前,民进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传承人王法万携木活字印刷术亮相杭州亚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向亚洲45个国家(地区)的奥委会代表展示中国文化。现场,王法万反字书写、

Cultural & Natural Heritage

日前,民进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传承人王法万携木活字印刷术亮相杭州亚运会代表团团长大会,向亚洲45个国家(地区)的奥委会代表展示中国文化。现场,王法万反字书写、刻字、拣字、排版、印刷,活态展示木活字印刷技术,吸引了代表们前来参观、体验,并纷纷惊叹于中国文字的神奇。

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一代代人的呵护和传递,才能守护好非遗文化的璀璨星光。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了解王法万与东源木活字印刷术的故事。

前世今生

在浙江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完整留存着一项古老的技艺——木活字印刷术。这是目前我国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唯一“活态”代表,再现中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传统工艺,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2008年,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技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2010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并在北宋庆历年间用泥活字成功印刷了书籍。后来,这项技术逐渐被改良升级,并传播到各地。据东源村王氏家族《太原郡王氏宗谱》记载,元代初年,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的王法懋开始把木活字印刷技术引入族(宗)谱编修事业,“梓辑”(运用木活字印刷编修宗谱的工艺)之艺由此问世,历代相承不绝。明代正德年间,王法懋的部分后裔由福建迁入浙江平阳。清代乾隆元年(1736),王法懋五世孙王应忠率其子孙由平阳迁入东源,“梓辑”之艺就在东源扎根,一直传承至今。

翻开温州城乡各地的宗谱,会发现扉页上几乎都有“平阳坑镇东源(东岙)村×××梓辑”或“印刷平阳坑镇东源村×××”的字样,可见东源谱师的影响力。谱师们肩挑着木活字印刷和谱牒文化两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担子:之于木活字印刷手艺,他们是工匠;而之于谱牒编修,他们又是专业的文化人。

王氏家族用木活字印刷术做了近800年的宗谱,到了王法万,已经是第24代传人。年近五旬的他,是国内掌握木活字印刷术全套手艺的17、8人里,比较年轻的一位。

天价家谱

元代科学家王祯改良木活字印刷术的20年后,王氏家族的老祖宗开始用这门手艺印刷宗谱。700多年过去,王家祖祖辈辈,都是靠替人修宗谱为生。

王法万4岁起,就跟着父亲踏遍浙南各地的村子。温州人的宗族意识强烈,每隔几年、十几年,家族添了新人,要请师傅上门。用最传统的方式,将亲人的姓名、亲属关系等信息,一个字、一个字地刻下来,登记在册。

上世纪70年代末,苍南水路发达,手工小船摇摇晃晃,把父亲和王法万送到一个个村子。全族人齐聚村口,敲锣打鼓地迎接。几个月后,宗谱修完,再敲锣打鼓地送到下个村子。

靠修宗谱,王法万家里,拥有了东源村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收音机、电视机。

这是一项受人尊敬,又能赚到钱的工作。王法万十七、八岁,就跟着父亲学习排版、仿字、刻字。单是制作字模这一项,就要学习三、四年的时间。

拿细毛笔在切割好的木块上,写下反体字,再用自家制作的刻刀,雕出立体形状。小号字体6毫米,大号字体1.1厘米,指甲盖大小的一个字,熟练的师傅雕刻起来至少十几分钟。

刻字之后,还有印刷、打孔、装订等步骤等着王法万学习。出师后,王法万已是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他接过父亲的工具,坐着船,走过父亲走过的路,挨个村子替人修家谱。有时遇上父亲几十年前去过的村子,村民认得他,感慨老王变成了小王。

90年代,一个湖北商人请王法万的父亲替家族修宗谱。家族成员繁多,涉及5、6个省的直系亲戚。王法万和另外六个师傅,排版、刻字、印刷,忙了一年零八个月。这笔工费共计120万,那时,上海普通职工月工资只有100多元。

跌落云端

但是,这项被王家祖辈用来修宗谱的古老发明,在外界眼里,已经失传了几百年。

工业技术普及后,人们对木活字印刷术的印象,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而在长达百年的历史里,木活字印刷术,都被王家用来埋头修家谱。王家的名气,也仅限于温州各宗族内。

2000年初,瑞安文化局一个领导,到东源村看望朋友。看到村里好几户人家,都摆着黑黢黢的字模。他好奇,便上前打听。随后震惊不已,“失传”数百年的木活字印刷术,居然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完整地传承了下来。

东源村在媒体的报道下逐渐摆脱神秘,村里的师傅外出修宗谱的频率更高了,很多转行的手艺人,干回了老本行。

但修家谱的市场能有多大呢,很快,手艺人之间开始打起了价格战。

“价格降到离谱。”王法万回忆,修家谱按入册的人丁收费,一个人丁收费35元。有人愿意降价,降价了就有生意,到后来,价格杀到了15元一个人丁。“人工费都不一定能赚下来。”

再后来,有人开始用机器刻字,代替人工刻字。这是最耗时的一个步骤,有了机器,就有了效率,价格压低了也能赚到钱。

王法万也隐约感觉,修宗谱的师傅,也没有父辈那个年代受人尊敬了。

另一边,在政府的宣传下,对木活字印刷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王法万意识到家谱市场的狭小,他开始思索,既然能修家谱,那么这个手艺,必然可以派上更多的用场。

2016年,王法万把家族传承木活字印刷术的历史,写进了他的网店里。先是上架了一些木活字印刷的文创产品——刻着百家姓的冰箱贴,买家可以在店里寻找自己的姓。还有灯具、笔筒、活动伴手礼等等。

李子柒的师傅

除了已上架的文创产品,王法万还通过平台接定制需求,找上门的有家装公司的设计师,活动公司的策划,还有大学请他用活字印刷,做一面刻满中药名的黑板墙。

一位设计师需要做一个活字印刷元素的屏风,找了6个月,没人会这门手艺。最后,在网上找到了王法万。王法万带着几个人,花了20多天,帮人做了一个涵400多字名人名言的镂空屏风。

工程紧张,刻字部分,王法万用了机器,价格也相对便宜。1.1厘米的字模,手工一天不停地刻10个小时,能刻30-70个字。一台机器相同时长,能刻80个字,几台机器一起开工,效率就更高了。其他十几道工序,只能手工完成。

也有人进店不买产品,而是找王法万拜师学艺。

2018年6月,一个女生在网上找到王法万,说想到村里来学习木活字印刷术。女生从四川赶来,在村里待了三个月,学了排版、刻字、印刷,装订。还特地在王法万的祖屋前,拍了一段视频。

半年后,镇上的一位领导告诉王法万:“那个李子柒居然来我们村学了手艺。”王法万不知道李子柒是谁,看了视频才道:“哦,这姑娘不就是我教的?”

李子柒的视频,又为东源村带了一波流量。但木活字印刷术被再多人知道,也消解不了王法万心中的苦闷。他有一种危机感,尽管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如果没有继承人,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木活字印刷术失传。虽不时有学生来上课,但这是门需要耐得住寂寞的手艺,学起来至少要3年以上。王法万说:“光是用手写出横平竖直的反字印刷体这一步,就得练习很长一段时间,更不用说技术难度更高的刻字。这也是很多年轻一辈有心学,但到最后还是半途而废的原因,耐不住这份寂寞和长期练习写字的枯燥乏味。”

(视频来源:光明日报)

这几年,王法万一直致力于木活字印刷术的创新和推广,通过在全国开线下展示店和体验馆,让年轻人喜欢上这个传统手艺;也在网店上做定制,用不变的手艺将木活字印刷术的烙印留在无数个订单里;推动木活字印刷术国学教育走进校园,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国东源还有这样一种古老的技艺,一直在传承,民间还有这样的一种活化石存在:"学好这门手艺是一辈子的事,并非一朝一夕。而传承这门手艺,只有靠年轻的一代…….”

供稿:民进温州市委会

民进省委会宣传部根据网络公开报道综合整理

讲民进故事 展民进风采

原标题:《王法万:让古艺绘出新风尚》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myprint.com/news/show-22784.html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tekeyzhang@163.com。
     
    更多>同类找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找资讯
    点击排行
    信息二维码

    手机扫一扫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版权所有:上海龙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沪ICP备18000817号-3